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简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在北平举行。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内容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下,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中国共产党顺应大势、团结各方,开启了协商建国、共创伟业的新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对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人民政协诞生
历史意义

人民政协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
首先,它标志着中国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革命大团结在组织上的最后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主要机构从此产生。
其次,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基,为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作了全面的准备。
第三,人民政协这一组织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兼收并蓄的传统精神,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